最近接客户的咨询电话,通常是:
1、我想问一下,你们中基层管理的课程是怎么收费啊;
2、我们想给公司的销售做一次培训,报个价格过来;
3、我们老板想给员工做一次培训,你们是怎么收费的……
诸如此类,通常这类电话我让我摸不着头脑。
我问培训需求,“不知道”,问员工现阶段存在状况,“不知道”,甚至我问公司名字也不方便透露。
挂完电话我心里有万千思绪:你是同行吧!你逗我玩呢吧!要不要这么保密啊!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知道昨天,我使出洪荒之力拽着一通电话问了十几分钟才问出点情况来,现在总结一下吧。
一、了解培训需求,知晓培训对象的现状
以前有一个客户,前期跟我说了很多很多对一次培训的预期,就用123来代替吧,我们根据需求拟定了课程。结果第二天早上客户企业的老总6点钟把我们拉起来进行了一次视频会议,结束后我发现原先的培训计划完全不能用了,因为老总的培训预期是456!在会议里客户老总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培训负责人的诸多不满意,好在我们有时间及时的更正培训计划,完成了这场培训。
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二、相应负责人最好亲自操办培训采购,要重视培训
很多客户的培训采购通常是由人资部下达,后面的接洽由公司前台操作。而前台对于培训几乎什么都不懂,只会做一件事情:问价。曾经有一位前台告诉我说,人事部领导让他去负责某一次培训的采购,结果他在众多的报价中选取了一家报价非常非常低廉的供应商提交了上去,后来当天培训师去的时候是这样的:一套休闲装且不修边幅,讲义是百度上能够一字不落搜到的,全程听得痛苦无比。培训结束后领导找他问责。他很无奈的跟我说:我又不懂,他觉得不好为什么不自己去办?
三、要求与培训公司见面
隔着一通电话很难去判定一家培训公司的专业度和实力,然而很多时候在培训开展之前客户往往根本没有见到培训公司的任何一个业务员或者负责人,没有当面向培训机构详细了解、询问的机会。这种云里雾里的现象往往很难形成一次良好的培训体验。
四、比价,但不能完全看价格
往往我们希望用最低的价格获取最好的服务,但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几乎亘古不变。几乎任何一家供应商的报价都是有讲价空间的,但是培训这个行业一定有它的市场行情在,过于低廉的价格很多时候带来的是糟糕的培训体验。
五、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有一家培训机构能够准确的切中你的痛点并且能给出针对性的应对方案或者课程,不要犹豫,选择他就对了。与这一点相比,名师、名企、低价远不如“合适”来的更重要。
六、真诚合作
这一点尤为重要,既然寻求合作,就应该敞开怀抱的真诚交流。培训机构有自己的风险管控手段,如果明显感觉合作不诚意,培训机构会抱有很大的戒备心理,甚至会主动终止接洽。所以企业的一些情况,在不涉及保密条例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太过神秘呦。
聚睿教育内训部
- 上一篇: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团队
- 下一篇:强势管理者的画像